煙臺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016年2月19日在煙臺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段連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5年,全市檢察機關在市委、省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和市政府、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深入貫徹市委和省院的決策部署,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各項檢察工作在服務大局中取得新進步。
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服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六抓六促”、“六個持續”等重大部署,制定服務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保護知識產權等意見,立足職能、主動作為,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司法保障。
用心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始終把維護公平競爭作為服務發展的重要任務,積極發揮法治對經濟的規范引導作用。突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積極參與專項整治行動,嚴懲非法經營、金融詐騙、侵犯知識產權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405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犯罪嫌疑人高國宏等人竊取某企業設計圖紙等商業秘密,制售同樣產品,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致使被侵權企業產能銳減,面臨停產和600多名職工失業的風險。檢察機關從快審查批捕,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使企業損失得到補償,生產得以恢復。突出保護環境資源,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部署和市人大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決議,開展專項檢察活動,依法懲處非法排污、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45人,查辦生態資源領域職務犯罪22人,建議取締關停污染嚴重的企業24家。突出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在科技工業園區、民營企業聚集區設立檢察聯絡站18個,與364家企業建立經常性聯系,提供法律服務1257次;查辦項目審批、資金撥付、企業技改過程中,搞權錢交易、破壞發展的職務犯罪80人,涉及企業項目106家。蓬萊市中小企業局原局長于文平,利用為企業辦理技改專項補助資金之機,涉嫌索賄受賄98萬元,并將26家企業補助款430余萬元侵吞私分,直接阻礙企業轉型發展。檢察機關依法嚴肅查處,企業技改得以為繼、發展得以保護。
用心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始終把維護穩定作為服務發展的重要職責,全力投入法治平安和諧煙臺建設,為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七連冠”作貢獻。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邪教和毒品犯罪等專項行動,全年共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2883人、起訴6104人。堅持寬嚴相濟不偏離,深入落實刑事和解、檢調對接等制度,依法決定不捕不訴初犯、偶犯、過失犯512人,促成刑事和解254件,努力減少社會對抗。堅持化解矛盾不懈怠,完善辦案風險評估預警、第三方參與化解等機制,依法處理群眾信訪5639件,防范化解矛盾477起,繼續保持無涉檢進京訪;完善法律文書說理和檢察宣告制度,依法公開宣告419件,無一申訴上訪;在全省首創派出所偵查、檢察室起訴、法庭審理、司法所監管“四位一體”輕微刑事案件辦理模式,依法辦理241件,做到案件審理在基層、矛盾解決在基層、法制教育在基層。同時,對不服法院和公安正確裁判決定的471起申訴案件,耐心做好服判息訴工作,促進社會和諧。
用心營造文明寬松的發展環境。始終把優化環境作為服務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理性平和司法,更加注重改進執法方式,慎重選擇辦案時機,慎重使用強制措施,不間斷企業生產經營,不間斷企業業務往來,努力使發案單位正常秩序不受干擾,合法利益不受損害,發展穩定大局不受影響;更加注重正確適用法律政策,準確把握轉調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對不違背法治原則、有利于改革發展的依法予以保護,對以權謀私、失職瀆職的依法嚴肅查處,對工作失誤、情節輕微的依法寬緩處理,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通過辦案,為國家和集體挽回損失3億元;為16名受到錯告、誣告的國家工作人員和企業負責人澄清了問題,對38名犯罪情節輕微的業務骨干依法作了妥善處理。
二、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著力維護人民權益。堅持民生導向,依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增進人民福祉。
堅決懲治危害民生民利犯罪。把群眾關注點作為辦案切入點,嚴懲侵犯群眾利益犯罪。集中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專項監督行動,依法懲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危險駕駛等犯罪281人,監督立案11人;集中開展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查處醫療衛生、教育就業、城建拆遷等領域職務犯罪80人;集中開展懲治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立查國家工作人員虛報冒領、貪污侵吞漁船燃油補貼、林業貼息貸款、征地補償款等職務犯罪65人。萊山區王官莊村原黨支部書記夏志強涉嫌貪污、侵占、挪用土地補償款和幫扶救助金等570余萬元,激起民怨,檢察機關依法及時查處,廣大村民拍手稱快。
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把維護弱勢群體權益作為著力點,依法辦理拐賣婦女兒童、侵害幼女、欺凌老人等犯罪60件,查辦社保領域侵害殘疾人、下崗職工、低保戶等利益的職務犯罪50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危房改造問題,檢察機關通過走訪調查,嚴肅查辦29名鎮街管理人員與村干部相互勾結,虛報冒領、侵吞截留專項補助款940余萬元系列案件,涉及農戶800余家,維護了困難群眾利益。高度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探索建立以超前預防為重點、以心理重構為核心、以人文關懷為保障的一體化機制,對104名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導,觀護幫教12人,幫助25人重返校園或就業。廣泛開展創建維權崗活動,有11個單位被表彰為市級以上老年人公益維權示范站和婦女維權崗、8個單位被表彰為省級以上青少年維權崗。
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根本點,構建以派駐檢察室為陣地、以“五進兩服務”大走訪為載體、以民意訴求快速辦理為目標的常態化機制,建立涉農資金“信息超市”,廣泛開展檢察官進社區、檢察工作村村通等活動,辦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對管轄內的事情,依法公正處理,讓群眾滿意;對管轄外的涉法問題,釋法說理,給群眾一個明白;對群眾的實際困難,跑跑腿、幫幫忙,給予力所能及救助。一年來,共走訪群眾5.7萬人次,解決群眾訴求3023起,發放救助金和捐款捐物600余萬元,幫扶困難家庭464戶,進一步樹立了人民檢察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三、準確把握反腐倡廉新形勢,加大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力度。堅決貫徹中央、省市委和省院決策部署,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懲治、預防兩手抓,努力遏制和減少腐敗問題。
突出查辦大案要案。堅持有案必辦、有腐必懲,集中查辦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共立查職務犯罪嫌疑人255人,同比增加8.1%;其中大案要案241人,立查縣處級以上干部14人,科級干部53人;立查行政執法人員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等職務犯罪123人,國企人員損公肥私、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職務犯罪22人。根據上級院指定管轄,依法查辦了遼寧海事局原局長侯景華(正廳級)等6起涉嫌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市紀委支持下,立查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原副主任張德偉、招遠市政協原主席張桂芬、福山區政府辦公室原主任趙輝光等一批腐敗分子,昭示了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
著力增強辦案效果。為強化打擊力度,綜合整治腐敗犯罪,凈化社會風氣,集中開展專項行動。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既嚴肅查辦吃拿卡要、索賄受賄犯罪128人,又堅決查處腐蝕干部、影響惡劣的行賄犯罪25人。堅持追贓追逃一起抓,依法追繳贓款贓物1.5億元,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11人,既不讓腐敗分子經濟上撈好處,更不讓其逍遙法外。檢察機關與有關部門通力協作,敦促潛逃韓國的行賄犯罪嫌疑人孔譽曉投案自首,打贏全省跨國追逃第一仗,省院和省公安廳聯合致電表揚。堅持貪賄瀆職一起辦,依法查辦國家工作人員亂作為,收受賄賂、貪污挪用犯罪190人;查辦國家工作人員不作為,玩忽職守,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瀆職犯罪65人。龍口市林業局原局長張艷梅(副處級)、蓬萊市林業局原局長盧成棟(副處級)、萊州市財政局原副局長于占東等人涉嫌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嚴重損害國家和群眾利益。檢察機關依法查處,得到社會各界好評。
深化職務犯罪預防。堅持懲防并重、關口前移,努力促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建設。拓展社會宣傳預防,依托全市建成的60個警示教育基地、組建的14個宣講團,接待1036批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村“兩委”開展廉政教育,深入435個單位進行法制宣講,8萬余名黨員干部接受教育。深化專項領域預防,繼續實施百名院領導對接服務200個市級重大項目活動,提供行賄犯罪檔案查詢5565次,建議取消11個單位市場準入資格;創新預防約談誡告制度,對存在職務犯罪風險、發生窩串案的54個單位和個人約談;與224家單位建立預防協作機制,與海陽核電、萬華工業園等127個重大建設項目開展廉政共建活動,協助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強化對策建議預防,深入研究職務犯罪規律特點,幫助發案單位制定完善防范措施120項;向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治理對策建議115份,促進源頭治理腐敗。
四、緊緊圍繞法治建設新任務,全面強化法律監督。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加大對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力度,努力使犯罪得到懲罰、違法得到糾正、權益得到保護。
堅持維護公平正義生命線。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對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問題,依法監督立案74件,追捕追訴239人,法院已判決153人;對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出抗訴65人,法院已改判或發回重審16人。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郭海泉非法持有毒品案時,發現疑點,嚴查細究,挖出了其運輸毒品近2000克的犯罪事實,依法追訴后,郭被一審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加強刑罰執行監督,依法糾正監管活動中的違法行為141件,建議收監執行10人。嚴懲司法腐敗,查處司法人員執法犯法、以案謀私等犯罪15人。
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基本原則。堅守防范冤假錯案底線,對不構成犯罪和證據不足的,依法決定不捕不訴1068人;對違法取證、采取強制措施等侵犯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問題,依法監督糾正69件;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撤案78件;對刑期計算錯誤、違規使用械具等問題,監督糾正31件;對無羈押必要的,監督變更或解除強制措施59件,全市連續11年保持無超期羈押。棲霞市李某在一起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案中出于義氣替人頂罪,檢察機關審查逮捕時發現其涉嫌犯罪證據不充分,遂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最終查明真兇并依法追捕歸案,防范了錯案發生。
堅持保護社會和群眾利益價值追求。加大民行檢察力度,對民事行政訴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依法監督糾正47起;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25件,法院已改變原判決6件;辦理執行監督、虛假訴訟和調解監督案件29件,行政執法監督案件42件。萊州市一帆鹽化有限公司因債務人通過虛假訴訟轉移財產逃避歸還責任,面臨300萬元財產難以追償風險。檢察機關及時查明事實,依法提出抗訴,法院再審改判,維護了企業利益。積極推進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對4起破壞環境資源案件提出檢察建議,全部得以整改。
五、牢牢把握隊伍建設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始終把隊伍建設作為根本,強根基、提素質、嚴作風,努力打造明大事、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過硬檢察隊伍。
以講紀律守規矩為根本,深化思想政治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政治靈魂,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全體檢察人員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十個倍加”大討論、“轉作風提效能促落實”主題演講等活動,堅持領導示范、問題導向和全員參與,深入查找解決不嚴不實問題,制定決策、執行、考核、獎懲“四個體系”實施意見,自覺培養嚴實作風,打牢忠誠、干凈、擔當的思想根基。
以專業化為方向,深化素質能力建設。健全以人才引進、教育培訓、崗位練兵為主要內容的素能養成機制,在組織人事部門支持下,選調招錄22名大學生充實基層;組織正規化培訓98期、培訓3276人次;采取案例研討、技能競賽、質量評查等形式,開展崗位練兵168次,隊伍素質有新提高。有12名同志被評為全國、全省檢察業務人才和業務標兵,20起案件被評為全國和全省十佳精品案例。堅持向科技要戰斗力,精心打造集檢察業務、綜合管理和偵查情報等于一體的煙臺“檢務云”,增強了依靠信息技術發現線索、固定證據、突破案件能力,提升了司法辦案水平。
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重點,深化紀律作風建設。堅持從嚴治檢,探索推行以細化落實“兩個責任”為核心的“十位一體”監督管理機制,努力防范問題發生。始終以公開贏公信,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案件信息和法律文書1.4萬余件、檢察微博微信1.2萬余條。充分尊重律師執業權利,建成律師預約接待系統,接待律師閱卷1686人次,安排會見408次,努力構建良性互動的新型檢律關系。更加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和觀摩庭審等活動43次,向代表委員匯報工作、發送信息等1.5萬人次,誠心誠意聽取意見建議,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問題,反映檢察人員的舉報明顯下降。在省院組織的民意調查中,全市檢察工作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2015年為94.7%,居全省第三位。
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涌現出一批工作亮點和先進典型。各級領導批示肯定檢察工作89次,連續三年在全省創新成果評選中獲獎層次最高、數量最多;全省檢察長研討班在煙臺舉辦并到市院觀摩考察,對我市檢察工作給予很高評價;全市檢察機關受到市級以上表彰196件次,市院連續20年被評為市直先進集體,福山、萊山區院分別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院和全省優秀基層院,市院高海強被評為煙臺十大杰出青年。
我市檢察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和各級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人大、政府、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市委高度重視檢察工作,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對重要部署和重大案件,及時聽取匯報作出指示。市人大常委會加大監督支持力度,專題視察并聽取派駐檢察室和反貪污賄賂工作,幫助破解難題。市政府積極為檢察機關排憂解難,在科技強檢、檢務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市政協在加強民主監督的同時,全力幫助支持檢察工作。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心系檢察,對檢察工作給予更多理解、關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檢察機關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崇高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與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依法治國要求相比,懲治預防職務犯罪、監督執法司法的力度和效果仍有一定差距;檢察人才不足,辦理金融、生態環境、信息網絡等新領域案件能力不強;紀律作風問題解決得不徹底,個別檢察人員司法不規范、不文明甚至違規違紀;隨著修改后“三大訴訟法”實施,檢察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人員不足矛盾更為突出。對此,我們將以務實態度,認真研究解決。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市檢察機關將全面貫徹市委和省院決策部署,躬身踐行“十個倍加”,更加主動地適應新形勢,謀求新作為,實現新發展,努力為“十三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一是始終把服務大局、保障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市委“一二三四五”總目標,及時出臺服務措施,更加充分有效地促進改革發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二是始終把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深入推進依法治市,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加大法律監督力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三是始終把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作為主要任務。積極投入“三城聯創”,深入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完善防范化解矛盾機制,全力維護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四是始終把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作為重要職責。堅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突出查辦大案要案,嚴肅查處危害民生民利的腐敗犯罪,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深化預防工作,努力從源頭上防范腐敗問題發生。五是始終把強化自身建設、提高隊伍素質作為根本保證。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責任制和隊伍管理機制;深化司法規范化、檢察信息化和基層基礎建設,積極推進檢察工作制度創新、載體創新和方法創新,打造更多煙臺檢察新品牌;狠抓思想政治、素質能力和紀律作風建設,全面提升檢察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
各位代表,面對新的形勢任務,我們決心在市委和省院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決議,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努力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為全市發展率先走在前列作出新貢獻!
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秘書處 2016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