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013年1月10日在煙臺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李建新
煙臺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013年1月10日在煙臺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李建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2年,全市檢察機關在市委、省檢察院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監督和政府、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省院決策部署和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著眼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各項檢察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一、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自覺將檢察工作融入全局,制定落實了服務全市科學發展、加快經濟轉調和“一極領先、多極崛起”等戰略部署的一系列措施,能動作為,和諧執法,用心服務。
堅持把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作為最直接有效的服務,統籌把握工作的力度、質量和效果,優化廉潔高效的發展環境。共立查職務犯罪嫌疑人217人,其中貪污賄賂161人、瀆職侵權56人;查辦縣處級干部22人、科級干部57人、司法及行政執法人員59人;法院已判決183人,全部為有罪判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216萬元。依法查辦了市鹽務局原局長沈登萊等涉嫌特大受賄和貪污、挪用公款案;煙臺銀行原董事長莊永輝、原副行長李永平等涉嫌特大受賄和貪污、挪用公款案;市火車站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原指揮長王寶賢(正處級)涉嫌特大受賄案;市地理信息中心原主任林協生(副處級)、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原黨組書記張翔(副處級)等特大濫用職權、受賄案等一批大要案,昭示了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深層推進職務犯罪預防工作,與紀委在全市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建設,排查各類風險點8750個,制定防控制度措施9830項。創新完善社會化預防協作、預防志愿者等機制,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公共宣傳”,“預防工程建設領域職務犯罪、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等活動,進行法制宣傳教育2035場次、8.8萬人次,開展預防咨詢2534件次,提出專項報告和檢察建議等353份,對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把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作為第一責任,依法懲治犯罪、化解矛盾糾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入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充分發揮批捕、起訴職能,配合開展嚴打整治,依法批捕3042人、起訴5195人,其中批捕爆炸、殺人、搶劫、涉黑涉惡等嚴重刑事犯罪287人,起訴292人;批捕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35人、起訴197人。堅持平和司法理念,深入推行刑事和解、附條件不起訴等制度,創新未成年人犯罪捕訴監防“四位一體”和品性調查、犯罪記錄封存等機制,依法對71件初犯、偶犯和未成年人犯,以及親友鄰里間的輕微犯罪作了寬緩處理,對49名未成年人作出不捕或不訴決定。芝罘區某高三學生無證駕駛涉嫌交通肇事犯罪,檢察機關考慮到其面臨高考,且真誠悔過、家長全力賠償,遂積極促成雙方和解,并作出了不起訴決定,使該學生順利考入大學。堅持把釋法說理、疏導情緒、化解矛盾貫穿辦案全過程,深化多向說理答疑、檢調對接和將傳統文化引入辦案等機制,對213名當事人進行教育感化和心理疏導,化解矛盾糾紛179起,實現定分止爭息訴、案結事了人和。深化辦案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對所有案件進行風險評估,發出預警并化解排除53起,嚴防新的矛盾發生。
堅持把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作為目標,創新完善服務載體和措施,增強服務大局實效。積極順應發展新要求,大力推進“五進兩服務”和“重大項目建設服務年”等活動,突出做好服務“東部崛起”和葡萄酒、海洋等我市特色產業的法律保障工作,開通服務小微企業“綠色通道”,與279家企業建立了經常性聯系,提供法律服務580次,幫助解決涉法問題253件。深化專項檢察預防特派員和民事督促起訴等已有創新機制,累計在全市195個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中派駐了特派員,提供行賄檔案查詢11825次,糾正違規37件次,取消17家違規公司投標資格;通過民事督促起訴累計辦案890件,協助追繳相關行政性收費21億元。充分考慮經濟運行的不利因素,更加講求辦案的策略時機和方式方法,特別是對涉及重點企業的案件,堅持案前走訪評估、案中同步服務和案后跟蹤回訪,努力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
二、緊緊圍繞保障民生,切實強化基層法律監督,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用心把握民生導向,在全市檢察機關集中開展“法律監督基層行”活動,接地氣、聽民聲,依法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真誠為群眾排憂解難。
(一)搭建服務平臺,暢通民意渠道。充分利用接訪大廳、派駐檢察室、民生檢察服務熱線和檢察聯系點等平臺,暢通閱信、接訪、電話、視頻、網絡“五位一體”受理渠道,并深入鎮街、鄉村、社區、企業和學校,廣泛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宣傳”,全面推行民情日記制度,全方位了解群眾需求。共走訪群眾1.5萬余人次、單位8500余個,發放調查問卷、征求意見函和宣傳資料4.8萬份,征集意見建議3576條,撰寫民情日記1.2萬余篇,梳理侵占各類補貼和補償不到位等問題475個。對檢察機關管轄內的問題,及時作出公正處理;對管轄外的,耐心給群眾解釋明白,并力所能及地幫助協調解決。
(二)嚴肅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職務腐敗犯罪,著力解決危害民生民利的突出問題。依法查辦涉農補貼、社會救濟、醫療衛生、土地補償和征地、拆遷等領域職務犯罪148人。龍口市北馬鎮原黨委書記劉殿興(副處級)、原鎮長高清濤涉嫌特大受賄、貪污土地復墾費,開發區古現辦事處河北居民區原黨支部書記王勤文貪污土地補償款257萬元等一批嚴重侵害群眾利益、引發強烈不滿的犯罪案件被依法嚴肅查處。針對食品藥品安全和假農資等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集中辦理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和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坑農害民案件37件43人;通過檢察建議,督促查處違法經營農資、食品等業戶157戶,監督整改問題186項。充分運用法律監督職能為民維權,監督糾正損害賠償、惡意調解、虛假訴訟、訴訟違法等涉法糾紛案件131件,其中侵害弱勢群體權益的51件。某地產公司為融資,利用8名農民工身份信息辦理按揭貸款,后因未償還,農民工被銀行訴至法院,并被判還款760萬元。檢察機關受理申訴后,意識到此案如得不到糾正,不僅農民工將無辜擔責,且銀行貸款也無法追償,遂多方取證并依法提起抗訴。經法院調解,為農民工解除了還款責任,并確定由受益公司償還貸款。
(三)妥善辦理群眾訴求,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積極構建部門參與、上下一體的大信訪格局,嚴格落實“四定兩包”、掛牌督辦、領導接訪下訪和涉檢信訪集中化解等機制,完善公開說明會、聽證答詢制度,妥善處理各類來信來訪1608件次,年內無赴省有責涉檢訪,連續4年保持涉檢進京零上訪。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結對幫扶、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等機制,深入開展為民辦實事、網上解難題等活動。結對幫扶困難村79個,幫扶貧困戶186家、困難學生114名,愛心捐款148萬元,救助刑事被害人68人,幫助解決低保、拖欠工資、養老醫療等問題620件,努力通過一件件實事,讓群眾感受到社會公正和溫暖。亞沙會前夕,已破產的海陽某公司70余名退休職工因拖欠養老金問題擬集體上訪,檢察機關積極承擔任務,成立了專門小組,逐一聽取意見,多次走訪座談,并牽頭與法院、勞動保險等部門溝通協調,妥善解決了退休職工的訴求。
三、緊緊圍繞公平正義,全面加強訴訟監督和行政執法監督,促進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堅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法律監督的重要內容和責任要求,充分發揮監督、規范和引導作用,促進社會管理法治化、規范化建設。
一是強化對訴訟活動的監督。深入開展對“另案處理”案件、違法立案和違法取證、隨意采取或變更強制措施等突出問題的專項監督,創新推行輕微刑事案件捕前訴前社會危險性調查、在押人員羈押表現納入量刑情節等機制,完善羈押必要性聯動審查、重大案件裁判兩級四部門同步審查和與公安機關雙向信息通報等制度,加強與監管場所的信息和監控聯網。依法監督刑事立案116件、監督撤案223件,糾正違法726件,追捕追訴494人、不捕不訴743人;提起刑事抗訴35件、法院改判和發回重審28件;監督糾正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不當 18人,糾正監管違法87人次;依法提請或提出民事行政抗訴90件、法院改變原判45件。加大懲治司法腐敗力度,依法嚴肅查辦司法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職務犯罪13人,切實維護法律尊嚴和司法公正。
二是強化對行政執法和管理活動的監督。圍繞解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依法查處行政執法人員以權謀私、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46人。探索創建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臺,與23個執法部門建立聯席會議、情況通報等工作銜接機制,加強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專項監督,建議移交和監督立案76件165人。結合辦案發現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檢察建議51份,積極促進嚴格執法、依法行政。市院結合全市查辦的海洋漁業系統少數人員侵吞燃油補貼系列案件,深入調研分析,及時向政府及主管部門提出了整改防范建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認真開展集中治理,健全了管理和發放機制,市領導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
三是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社會管理的檢察監督。扎實開展“社會管理創新重點推進年”活動,積極參與加強和創新對重點地區、部位和特殊人群的社會管理,綜合運用法律、政策、教育、疏導和監督促進等手段,推動提高綜合治理水平。圍繞全市確定的治安重點,配合排查整治,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結合辦案開展動態分析和類案研究,向黨委、政府提出維穩形勢分析研判報告29份,積極促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動完善社會管理制度。加強社區矯正檢察監督,開展社區矯正情況排查和青少年維權崗活動,糾正監外執行人員脫管漏管、違法交付或變更執行等問題156個;配合落實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政策,建立“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教學與實踐基地”,幫助矯正對象解決就業、家庭救濟等問題46件。加強對網絡虛擬社會管理監督,依法打擊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實施的犯罪42人,促進信息網絡健康發展。
四、緊緊圍繞隊伍建設根本,大力推進自身建設,提高法律監督能力。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抓作風樹形象、抓基層打基礎,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和公正廉潔執法水平。
著眼提升境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增強大局觀念、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深入開展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結合開展“與信仰對話”讀書交流和“十佳民情日記”評選等活動,加強勵志和感恩教育,建立教育引領、實踐砥礪、文化啟迪、典型示范等長效機制,培育具有煙臺特色的和諧檢察文化,真正使“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踐于行,涌現出了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楊克玲和被列入全省重要宣傳典型的“山東好人”、煙臺先鋒共產黨員王家強等一批有影響的先進典型。
立足增強素質,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健全落實班子建設的制度措施,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教育、監督和管理,努力打造敢擔當、能擔當的領導集體。突出修改后刑訴法、民訴法和刑事訴訟規則的學習培訓,深入開展“檢察官教檢察官”活動,創新完善“AB”角多崗位鍛煉、“網上訓練營”等機制,組織業務培訓、崗位練兵和技能比武30期、培訓1078人次;強力推行以考促學機制,建立包括提拔、晉級等在內的常態化考試制度,督促檢察人員在學習中成長進步。圍繞實現執法辦案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深入查找、整改各類問題158個,梳理規范性文件96個、廢止13個、修訂或新制訂87個,不斷提高隊伍的素質能力和執法水平。在全國和省組織的各類競賽比武中有16人次獲得“十佳”或優秀稱號,40起案件被評為“十佳”或優秀案例。
落實從嚴治檢,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堅持以比監督別人更大的力度、更嚴的標準,強化自身監督和約束。加強案件集中管理,健全執法辦案流程監管、案件質量審查評議、辦案效果督察考評等機制,完善“一案三卡”、電子執法檔案等制度;加強和改進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和人民監督員工作,邀請代表、委員視察、旁聽案件庭審27次,書面匯報工作56次;市院在互聯網上專設監督平臺,公開所有檢察人員和警車照片,并對所有公務用車實行GPS監控;加大檢務督察力度,組織全市性督察20次,整改問題128個。以“零容忍”的態度落實從嚴治檢要求,堅持凡舉必查,嚴處違法違紀和與檢察人員身份不符的言行,切實維護檢察機關的社會形象。近年來,反映檢察人員的信訪舉報不斷下降,去年共受理7件,下降了22%。
堅持強基固本,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實行市院領導分包和專項推進等制度,深化差距推動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以平時業績通報、經常性督察、檢察長述職述廉、年度綜合考核、隨機深度考評,以及民意調查等為內容的綜合考評體系,激發基層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進執法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管理科學化、保障現代化建設。緊緊依靠黨委、政府,解決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業務經費、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等事關發展的關鍵問題,全市建成基層派駐檢察室28個,有8個院新建或改擴建了辦案技術用房,檢務保障和信息化建設水平全面提升,為檢察事業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有30余項創新性做法被高檢、省院和市委肯定推廣;204個集體和個人受到地市級以上表彰,市院和9個基層院保持或榮獲省級文明機關稱號。市院連續17年被評為市直先進集體,并被省院記集體一等功。
過去一年檢察工作取得的成績,得益于市委及各縣市區委的堅強領導、充分信任和支持,得益于人大的有力監督和積極支持、政府的熱情關心和大力幫助、政協的充分理解和民主監督,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的關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檢察機關和全體檢察人員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一是檢察職能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有的法律監督工作仍然比較薄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不夠開闊,特別是對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探索不夠深入,針對性、實效性還不夠強;二是隊伍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有的自身監督措施落實不到位,極少數檢察人員執法不規范、不文明、不廉潔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三是制約工作發展的一些瓶頸因素依然存在,基層院案多人少、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信息化建設和基層基礎工作仍需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更加務實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檢察機關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省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干在實處、干出實效、走在前列”的總要求,以更加有為的心態、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不斷提高檢察工作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著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上有新作為、見新成效。認真把握全市中心大局,進一步調整、完善服務經濟發展的制度措施,充分發揮打擊、預防、監督、教育、保護檢察職能,能動作為,和諧執法,用心服務,努力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是著力在促進和諧穩定上有新作為、見新成效。以懲處違法犯罪、防范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系為重點,創新完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落實機制和辦案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嚴懲嚴重刑事犯罪,深入化解矛盾糾紛,積極維護全市社會大局的持續和諧穩定。
三是著力在保障民生上有新作為、見新成效。進一步構建服務民生平臺和網絡體系,健全群眾訴求表達和權益保障等民生檢察服務機制,把握群眾期盼,延伸監督觸角,依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四是著力在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上有新作為、見新成效。嚴肅查辦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犯罪,保持懲治腐敗的強勁勢頭;更加重視和強化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有效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五是著力在維護公平正義上有新作為、見新成效。圍繞創新社會管理和實施修改后刑訴法、民訴法,進一步強化對各類訴訟活動、行政執法活動及社會管理領域的法律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創新監督機制,提升監督實效,深入推進社會管理綜合治理。
六是著力在強化自身建設上有新作為、見新成效。深入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進一步加大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力度,強化內部監督制約,狠抓作風轉變,推進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和基層基礎建設,不斷提升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全力打造高素質的檢察隊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決心在市委和省檢察院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決議,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為全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新的貢獻!
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秘書處 2013年1月9日